EN
学院概况
所系设置

人机与环境工程系

发布时间:2017-09-01浏览次数:

人机与环境工程系主任:张俊。https://shi.buaa.edu.cn/junzhang/zh_CN/index/23332

人机与环境工程系党支部书记:谢永奇。/info/1080/9824.htm

 

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现有教职工35人,其中教授16人,副教授15人,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,新世纪人才2人,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。

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目前支撑“人机与环境工程”、“制冷及低温工程”两个二级学科。于1981年获批“人机与环境工程”硕士学位授予权,于1990年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“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”博士学位授予点,属于“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”的二级学科。2001年至今,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为该领域国家唯一重点学科。2008年获批人机工效与环境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。2021年,本科专业“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”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人机与环境工程系拥有多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,其中包括人机环系统仿真实验室、人机工效实验室、太阳能实验室、个体防护实验室、先进传热实验室、空气品质实验室、稀薄环境流动传热实验室等。主要实验设备有:飞机环控实验装置、飞机氧气系统实验装置、湿热动力实验装置、飞机防冰实验装置、电子设备热防护试验装置、太阳能制冷与空调试验装置、空气速冻实验装置等。人机与环境工程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**预研基金、国家973计划、863计划、航天“863”、“921”项目、航空预研项目以及其它**型号任务200多项。

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的前身是高空设备教研室,成立于1959年,首任主任是张汉镔教授;1970年改名为505教研室,自主研制了国内第一套高空环境模拟设备GK40,考核了歼6、歼7、歼8等飞机的系统部件及座舱,获得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。现称为人机与环境工程系。

主要研究方向:

围绕航空航天等重要国防领域,人机与环境工程系形成了四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:

(1)环境模拟技术:主要开展空间、高空及地面特殊复杂环境模拟技术研究,如高超热环境、空间冷黑环境、火星月球环境、高原环境等,包括实验模拟方法、模拟理论及环境模拟实验设备的研制,先进科学计算模拟方法和工业软件的发展,面向先进战斗机、载人航天、深空探测等航空航天应用。

(2)环境控制技术:主要包括先进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研究、综合热能管理技术、飞机结冰及防冰机理研究、先进热控技术等。

(3)人机工程技术:主要研究人机与环境系统的工效学问题,包括先进战斗机人机界面的设计理论及工效分析、特殊环境因素下人体防护及工效分析、人机系统工效的理论研究,重点探讨人因特性与效能增强,人机系统智能与工效。

(4)安全救生和生命保障技术:主要针对航空、航天领域,研究乘员的生命保障和应急条件下的救生技术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弹射救生过程仿真技术、自适应弹射救生技术、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、机载制氧制氮技术等。

 

上一条: 飞机系

下一条: 空气动力学系